新闻

2025年5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光明学校 - 2025年5月
开启快乐学习旅程 学生发挥多方才华
光明学校一直秉承「德、勤、博、美、新」的校训精神,以学生为中心,尽力协助学生发挥各方面的才华,并养成良好的品格,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。邢毅校长相当重视学生的语言发展,相信英语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室内,而是与环境紧紧扣连,将生动的学习融合于生活中。因此,学校致力在校内创造一个丰富的英语环境,通过多样化的有趣活动,鼓励学生自然地使用英语,使他们展现出对使用英语的自信和热情。
培养阅读习惯 奠定英语基础
学校坚信阅读是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养分,基于这一信念,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。校本英语课程旨在通过大量阅读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英语基础,通过让学生接触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读物,帮助他们发掘阅读乐趣。从小一到小六的学生每周都参加由外籍英语教师带领的阅读课。为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,学校介绍了Julia Donaldson, Andy Griffiths and Roald Dahl等著名作家的作品。老师借着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,发展学生的阅读、写作、听力和口说能力。
拓展词汇量 丰富语言技能
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对语言发展至关重要。为此,学校为低年级学生创建了「KMS Vocabulary Bank」。 这一资源拓宽了他们的词汇量,学生喜欢学习新单词并在日常对话中使用,使他们在口语和写作中使用新单词时表现出更高的自信。
Puppets in the classroom 促进参与和创意学习
为了让课堂更生动有趣,学校正尝试创新的教学方式,引入Puppet为教学注入新活力!Puppet不仅是讲故事的工具,还能带来互动、好玩的对话,激发学生的想像力。在Puppet表演活动中,学生们练习剧本、表演故事,不仅提升了说英语的自信,更乐在其中,让学习体验变得更与别不同!
KMS Café 创造语言互动环境
今年,学校新增KMS Café,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的空间进行英语对话。在课间休息时,学生作为顾客购买饮料和爆米花,同时与KMS咖啡师和老师使用英语互动。这个富创意且有趣的环境鼓励学生自然地运用英语,让KMS Café 成为光明学生休憩的好地方。
广播培养英语演说者 提供沉浸式语言接触
学校会进行每日英语广播,包括天气预报和课间广播,为学生提供更多聆听和说英语的平台。此外,每周安排两次的晨间新闻报导环节,学生会接受培训成为记者,旨在培养校内优秀的英语演说者。邢校长分享道:「起初,学生会在说英语时感到紧张,但通过持续练习,他们逐渐变得更加自信。」
戏剧和木偶表演 提升自信、激发学习乐趣
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,年度英语戏剧表演展示了学生的才华。学校以戏剧为媒介,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、发展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。通过戏剧训练和表演,学生在说英语时变得更加自信。老师观察到学生在训练后的自信心显著提升,表现令人鼓舞!
在光明学校,充满活力的木偶表演已成为年度亮点。学生、老师和家长共同为木偶表演努力。学校制作木偶、背景和道具,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,不仅在课堂外学习英语,还获得展示创造力和沟通技能的机会。
通过将英语融入学生的日常体验,学校创造了课堂之外真实的语言使用机会。通过引人入胜的活动和沉浸式接触,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能力,还培养了他们对英语的终身热爱。
探索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启迪学生多元潜能
学校的长假期专题研习课程,以「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」为主题,透过多元体验活动,让学生深入文化根源,同时融入具体的价值教育与生涯规划,培养学生的责任感、坚毅精神及文化传承的使命感,启发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中探索未来方向。每学年学生都需在长假期间就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,旨在善用学时,为学生创造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态度的空间,从而令他们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。
今年,学校以「非物质文化遗产」作为六级专题研习的主题,除了让学生完成研习外,更特意为学生安排多个参观及体验活动,希望能深化学生在非遗主题的知识、技能和态度上的认知,亦扩阔学生的视野。课程发展主任谢巧玲老师表示︰「期望透过非遗主题,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,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,使他们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具有现代特色的作品或项目;同时,透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他们为自己的文化遗产感到骄傲,日后能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的工作。」
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创作 成为文化传承者
透过专题研习,学生不仅获得知识,更在实践中培养自信与国民身份认同。他们学习运用资讯科技、运算能力及沟通技巧,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创作,展现无限创意。同时,课程融入价值教育与生涯规划,引导学生珍视文化遗产,积极参与保护与传承,成为有责任感的文化传承者。
各级活动:
一年级走访屏山文物径,品尝邓氏宗祠内的盆菜,学生在导赏中学习尊重传统饮食文化的价值,明白家族团聚的意义,并培养感恩之心。
二年级参观荣华月饼厂,亲手制作冰皮月饼,体验师傅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,启发学生对精益求精的追求,并思考食品行业的职业路向。
三年级在公和荳品厂参与豆腐制作,感受石磨技术背后的耐心与专注,培养坚毅品格,并透过与厂主对话,认识传统行业的挑战与机遇。
四年级聆听校友中医师讲解凉茶文化,了解中医师的专业精神与服务社群的价值,激发学生对医疗行业的兴趣与责任感。
五年级考察大澳龙舟游涌,访问居民并制作咸蛋,体会渔民互助互信的精神,培养团队合作意识,并思考文化旅游的职业可能。
六年级参与大坑舞火龙扎作工作坊,亲手制作小火龙,感受扎作师傅数十年的执著与技艺传承的责任,启发学生对文化保育工作的热情与使命。